

推进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更进一步
财政部近日发布《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组织开展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形成有效的数据资产管理模式。
业内人士指出,《试点方案》的实施可促进数据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数据资产的市场化配置和价值最大化,对于促进数据要素流动、释放数据资源价值、催生新质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
实现全流程覆盖
同方知网CFO左强表示,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财政部先后发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数据资产评估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的通知》等,打出了一套企业数据资源入表的“组合拳”,不仅解决入表对象、入表路径、如何计量、列示与披露等基础核算与反映的操作问题,还对数据资源入表后如何管的问题也给出了规则与方法。这次发布《试点方案》,更是进一步抓落实,可谓“扶上马,送一程”。
目前,数据资产的管理和应用还存在数据资产的权属不明确、价值评估困难、交易流通不畅等问题,制约了数据资产潜能的充分发挥。左强表示,财政部适时出台《试点方案》,探索有效的数据资产管理模式,规范数据资产的全过程管理,为完善数据资产管理制度提供实践经验,推进形成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数据资产管理制度标准体系和运行机制,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充分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的有力举措。
《试点方案》明确开展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的任务目标,对试点时限、试点范围和有关工作机制做出部署,并对编制数据资产台账、开展数据资产登记、完善授权运营机制等具体试点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方案从数据资产台账编制、登记、授权运营、收益分配到交易流通,涵盖了数据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闭环,实现对数据资产系统性管理的全流程覆盖。
政府资产管理业务专家、山东国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殷允贵表示,《试点方案》要求按照数据资产定义,组织梳理试点单位符合数据资产范围和确认条件的数据资源,形成规范化的数据资产管理台账,能够摸清数据资产底数,为后续的数据资产管理和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的基础信息。
“《试点方案》提出鼓励探索多样化价格形成机制,明确基于运营主体提供的公共数据资产再次开发加工形成的数据产品或服务,价格由市场决定。”殷允贵说,这体现了市场在数据资产定价中的决定性作用,能够更好地反映数据资产的真实价值和市场供求关系,促进数据资产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健康发展。
夯实基础 守正创新
对于基础性工作,《试点方案》进一步明确数据资产范围和具体分类,便于在资产台账中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统计。对照数据资源目录和数据资产台账,依托单位各类业务信息系统等,对本单位的数据资产进行全面盘点、核对,核实数据资产的数量、质量、状态等信息,做到家底清、情况明。
同时,按照预算管理一体化等要求,登记并完善数据资产卡片,载明资产基本信息、财务信息以及使用信息等,做到一数一卡、登记到人、不重不漏。此外,需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暂行规定》相关要求,及时进行数据资产确认和入账核算。
“全篇都是重点,明晰了很多概念。”对于亮点内容,左强认为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选定试点范围具有广泛代表性,即选择了有关中央部门、中央企业、地方财政部门,既涉及公共数据也涉及企业数据。
其次是试点内容涵盖数据资产形成、持有、授权、交易、分配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建台账,即从源头挖掘、汇集、治理数据资源,提供数据资产底数;做登记,特别是明确财政部门发放数据资产证书,作为数据资产对外授权使用的凭证,有助于促进数据安全流通;明授权,探索规范的数据资产使用和处置审批程序;要分配,按“谁投入、谁贡献、谁受益”原则,探索各方从收益分配中获取合理比例等机制,有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促流通,对公共数据资产有条件无偿使用和有条件有偿使用作出界定,让公共数据流通有规可循。
再就是突出要求风险防控。重点是严防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变相虚增财政收入,以及不得向社会公众转嫁不合理成本。对数据资源予以资产化、价值化,是促进数据要素流通的价值驱动,但是要防止资产“泡沫”从而演变出新的政府债务,《试点方案》对此作出明确的风险防范要求。
“方案创新了授权经营模式,提出可结合实际探索采取整体授权、分领域授权、依场景授权等不同模式,开展数据资产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授权,赋予了数据资产运营更大的灵活性和创新空间。”殷允贵说。
可发挥数据企业和第三方机构有效作用
“建立数据资产台账是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左强说,这首先要能有效识别和挖掘数据资源,开发出本单位或本部门、本行业数据资源的已知和未知应用场景,让纳入台账的数据资产真正具有利用价值和前景。否则,可能导致数据冗余或混乱。
在殷允贵看来,数据资产的范围广泛,且数据的产生、收集、存储和使用过程复杂,准确界定哪些数据属于数据资产,明确数据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等权属关系,是试点工作的一大难点。同时,数据的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数据资产标准和规范,不同单位、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格式、编码规则等不一致,增加了数据资产台账编制、登记等环节的工作难度和成本。
“对于试点单位而言,要加强对数据的清洗、整理、校验,严格按照数据资产卡片登记标准、行业数据资产管理标准等标准化体系,开展数据治理等工作,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提高数据质量。”殷允贵表示,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涉及到数据管理、资产评估、法律合规、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试点部门和单位需要及时借助第三方机构专业力量,为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左强同样表示,数据企业和有关部门是本体,是资源创造者和提供者,要对数据资产来源与形成机制担负主要责任,让进入流通环节的数据资产可溯源、可确权,增强后续流通与交易环节数据资产接收者的信心。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例如法律服务、评估与审计、技术支持等主体是交易流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市场参与者,提供专业、公允的服务,在有效提高流通效率、促进价值发现、规范交易市场建设等方面能发挥积极功能。
具体来讲,殷允贵认为,一是在数据产品开发方面。数据企业可以凭借专业的技术团队和丰富的数据处理经验,结合市场需求和不同行业特定需求,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建模等技术手段,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开发多样化的数据产品,如行业分析报告、市场预测模型、客户画像等,从而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更具价值和实用性的信息,促进数据资产的广泛应用。
二是在评估与定价方面。评估等服务机构可以利用专业的评估方法和模型,对数据资产的价值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综合考虑数据的质量、数量、稀缺性、应用场景等因素,为数据资产的定价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数据资产的合理交易。
三是在数据安全合规方面。律所等服务机构可以对数据交易的全过程进行合规性审查和监督,为数据交易双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解答数据交易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协助起草数据交易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数据交易的法律关系,降低法律风险,保障数据交易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等。
文章来自:中国会计报